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讲座 - 正文

程启坤:记忆中的好友、多才多艺的学者陈文华
2014-08-29 15:54:25   来源:   评论:0 点击:

陈文华,1935年出生,今年80岁,比我大两岁。我们这一辈人,都经历过反右、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政治运动。我们俩后半生也都投身于茶文化的复兴事业,因此我们是同时代的茶人。不同的是,陈文华先生多才多艺:作报告,不用讲稿,口才一流;上舞台,能演会说,形象逼真;主持论坛,滔滔不绝,引人入胜;取景拍照,跑前跑后,活象记者。一个风度翩翩、风趣多才的形象,如今仍深刻地存在于我的记忆之中。

与陈文华先生的认识、共事、相处,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在《农业考古》创办“中国茶文化专号”之际,我们曾经一起参加一些茶文化活动,又同是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常务理事和学术委员会成员,是茶文化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我是江西婺源人,陈文华先生在21世纪初看中了我们婺源的上晓起村,他用自已的智慧和他自已的财力把它建设成一个茶文化氛围浓郁的“中国茶文化第一村”。这个村子离我家乡溪头村只有10公里,他实实在在地帮我们婺源的新农村建设做了一件大好事,为此多了一份敬佩与感激之情。

与陈文华先生认识相处的日子,值得回忆与介绍的事情很多,为了方便起见,现采取由近及远的回忆方式,谈谈我对陈文华先生的认识与印象。

一、 在婺源召开的江西茶文化生态旅游论坛

记得2014年3月初的一天,陈文华先生打来电话,说是江西省要在婺源召开一次高层次的茶文化生态旅游研讨会,要他负责策划与邀请专家,因此准备请一些全国知名的学者参加论坛,请我务必挤出时间写好论文,出席这次论坛会。出于向来对陈先生的敬重,他交代的任务一般我都会积极参与。为此搜集资料,很快写成了一篇题为“茶文化旅游前景广阔”的论文。

此次研讨会于2014年4月2-4日在江西婺源召开,4月1日我搭乘王旭锋教授的车子前往婺源。会上江西省来了一位副省长致开幕词,江西省社科院来了一批重量级专家学者,可见江西省的重视。陈文华先生在会上作了一篇关于“茶文化生态旅游”的报告,按照他的老习惯,照例不看讲稿,有条有理地报告他的论文,言语生动,有理有据,把茶文化生态旅游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论述,特别是结合他的上晓起“中国茶文化第一村”的建设过程与生态旅游业绩与社会效益,陈述得引人入胜。

会后专门组织到会人员去上晓起村参观学习,中午,他把自已在上晓起河里养鸭生的鸭蛋炒了几大盘请大家品尝。同时还送给大家每人两盒他自已培育生产的“晓起皇菊”作礼品,收获不小。会议结束,陈先生亲自送我去长途汽车站,帮我提行李放行李,他向来平易近人的气度令人感动。

二、 上晓起茶文化村和皇菊研究所、加工厂

2013年10月国庆节期间,我和夫人、儿子、媳妇一行四人回婺源老家度假,同时抽时间去了一趟上晓起茶文化村。去之前打电话给陈文华,他说这一段时间都在上晓起,欢迎我们去。于是带了一家子人去参观了上晓起“中国茶文化第一村”。他亲自在他的皇菊研究所接待了我们,他从如何看中上晓起的茶文化品味说起,讲到如何利用一套水力制茶机和一台手推四桶木质揉茶机办起了上晓起传统生态茶作坊。还带我们看了他的乡土味十足的茶文化客栈以及在建设中的皇菊加工厂。谈了他对上晓起的感情和热爱茶文化事业的决心和毅力,他说:“目前困难还不少,但不管有多难,既然来了,就要把上晓起茶文化村建设好。”使我深受感动。

在参观中,我细看了他的晓起皇菊包装上介绍的“晓起皇菊”的来历故事,说的是清光绪十六年间,上晓起人江人镜在扬州做官有政绩,退休告老还乡时谢绝皇帝赐于的千两黄金,向皇帝讨要了后花园的黄菊花种在上晓起,菊花长得很好,于是派人进京朝贡,皇帝品尝后赐名“晓起皇菊”。当时我就问陈文华:“这是真的历史记载吗?”他笑着说:“这是历史传说故事,有点历史依据,传说故事是允许编写发挥的。”我说:“啊,原来如此,真不愧是历史文学家。”他笑笑。

看了皇菊加工厂,还真有点规模,全手工加电力烘干,十足的传统技艺。他说,再过一个月左右,皇菊就可采收加工了。一边品尝着他的皇菊,淡黄透彻的汤色非常诱人,甜醇的香味沁人肺腑。这时他问我:“那里能准确测定菊花中黄酮含量?”我当即介绍他应去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中茶所内)检测。后来有一次见面,他说检测结果出来了,皇菊中的黄酮含量达到百分之四点多。我说那是非常高的含量,对人体保护心血管、防止血管硬化、抗氧化、增强免疫都有很好的作用。他兴奋不已。

三、 陕西法门寺茶文化研讨会

2012年6月法门寺博物馆为了在8月能顺利召开第四届法门寺国际茶文化研讨会,聘请了一批专家,召开了第二次预备会议。我、陈文华、余悦、姚国坤等人都是筹备组成员。经过细致周密的策划与分工,8月16-20日第四届法门寺国际茶文化研讨会顺利召开。由于事先重点有目标地征集论文,并经审议筛选,使这次研讨会取得丰硕成果。而且在陈文华等专家组的建议下,要求克服当前学术气氛不浓、浮躁心理突出的形势下,大家一致建议,要求这次学术会议一定要形成学术讨论氛围,大会报告与分组讨论相结合,从而使这次会议真正办成了一次名符其实的学术研讨会,为我国的茶文化学术会议作出了榜样。

记得筹备1994年第一届法门寺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时,陈文华是主力军,从筹备法门寺茶文化展览,到国际研讨会上亲自担任主持人,滔滔不绝、妙语连珠的语言,给到会者以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位善长组织与主持大型茶文化会议的学者”。特别有趣的是,记得有一次法门寺茶文化活动是在露天召开,头一天天气阴沉有雨,看来第二天开会要下雨。可陈文华却说,我们都是陆羽的学生,陆羽会保佑我们,法门寺的佛祖也会保佑我们,明天不会下雨。果然不出所料,第二天早餐后雨停了,正式开会时,法门寺塔顶上的天空还露出了太阳的光环,真是不可思议。

四、 江西省茶艺大赛和江西省茶文化论坛

2012年6月,江西省在南昌组织了一次规模较大的茶艺大赛,陈文华、余悦、我、童启庆、尹智军、张卫华都是大赛的评委。陈文华在大赛前的预备会上,凭着他多年从事茶艺教学的经验,深知茶艺的要素和操作要领,给大家启发很大。大赛间隙休息交谈时,他能对每位选手表演的长处与不足作出画龙点晴式的点评。可见他在中国茶艺的表演形式与发展具有真见卓识的见解与实践本领,所以他才能写出《中国茶道学》、《中国茶艺学》等著作。

2011年12月,我被邀请出席了江西省茶文化论坛,陈文华与江西省电视台的一位美女主持人共同主持了这次论坛会。他的主持风采、妙语连珠的主持语言给大家以深刻的印象,而且主持中反应灵敏,善于总结与点评。这次会上,我发表的论文是“中国茶传播欧洲及其对欧洲的影响”。报告刚结束,陈文华就给予了肯定的点评,他说,中国茶对欧洲的影响就是对世界的影响,我们要从历史的角度总结过去,吸取经验与教训,以利于今天中国茶产业茶贸易的发展。

五、《中国茶谣》表演舞台上串场说书人以及第一届婺源国际茶文化节的主持人

2008年5月,在浙江长兴举办第十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这次会议由于当时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形势,所有会议都不宜安排有欢庆的文化演出,因此砍掉了不少事先安排的文化性表演节目,仅保留了一场王旭锋创作、导演的《中国茶谣》,这是大型茶文化为主题的舞台艺术表演。内容丰富,一幕接一幕,一环扣一环,全靠其中的串场说书人的精彩串联才得以连贯并高潮迭起。担任串场说书人这个角色的就是陈文华先生。看了这场表演之后我在想:陈文华本该去当演员更合适,因为他的表演太出众了,真可谓楚楚动人、完美无缺。事后听说,陈文华当年高中毕业后曾去报考过上海戏剧学院,现场表演才能不错,只因普通话不标准未能录取。

2004年5月,第一届江西婺源国际茶文化节在林生茶基地召开,会场设在茶山上,在茶园的一块高地上设置舞台,出席者、观众坐在一排排茶行间,很具有天然气息。在享受大自然风光的同时,欣赏着一个个茶艺节目。这次茶文化节现场主持人就是陈文华先生,他逐个介绍着各有特点的国内外重点来宾,推出一个个各具特色的茶艺表演,他的这种主持风度,对现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特别引人入胜。

 

五、 现代中国茶文化的开拓者

陈文华先生的专业善长农业考古,曾被赞为“中国农业考古第一人”。1981年在他主持下,《农业考古》杂志创刊。1991年开始,在《农业考古》杂志上增刊“中国茶文化专号”,一年两期,至今已出版43辑,这是我国至今唯一的能连续出版的茶文化学术期刊,深受茶文化研究工作者的青睐与好评。

年江西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成立,陈文华教授任中心主任,从此江西社科院茶文化研究成为重点学科。在陈文华的推动下,该茶文化重点学科出版专著余部,论文数百篇,开展国际交流次,这在全国各省区是名列前矛的。这对推动全国茶文化研究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陈文华教授的著作很多,除农业考古方面的多部著作外,在茶文化方面有十多部著作,《长江流域茶文化》是他的代表作。陈先生参与编写的《新茶经》和指导编写的巨著《中华茶史》都即将陆续出版,陈先生走得太早了,没能看到这些有影响的茶文化著作,但愿他在另一个世界里能看到这些有着重要时代意义的著作出版而感到心慰。

年他与他夫人程光茜共同创办的南昌女子职业技校,亲自担任教授,编写的教材有:《中华茶文化基础知识》《中国茶文化学》《中国茶文化典籍选读》《中国古代茶具鉴赏》《中国茶道学》《中国茶艺学》《中国茶艺馆学》等。该校创办以来,招收培养人才多人,成为全国最大的茶艺培训基地,被誉为“中国茶艺师的摇篮”。年受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委托,与余悦等人主持制定“国家茶艺师职业标准”,并主编“全国茶艺师职业技能培训教材”,这对推动全国茶艺事业的发展是功不可没的。

记得有一次我去南昌出差,顺便去南昌女子职业技校参观,陈先生一定要我给他的学生们作一个讲座,课前他要学生们集体背诵一首很长的古茶诗,学生们齐刷刷地高声朗诵着古茶诗,可见学生们在陈教授的教导下掌握的茶文化知识有多深,当时我就为此而敬佩不已。

陈文华教授的一生,在农业考古与复兴茶文化方面的贡献是很大的,他是全国茶文化界的领军人物,他的杰出贡献是全国茶文化界公认的。今天我们回忆他、纪念他,目的是学习他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继承他的茶文化事业,促进我国茶文化复兴与繁荣发展。

陈文华先生踏实奋斗、像茶一样无私奉献的茶文化精神永垂不朽!

相关热词搜索:学者 记忆 好友

上一篇:「追忆与传承」纪念感恩茶会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